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审查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主责主业,而审查员的检索能力是做好审查工作的基本功。为提升发明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了多项措施以加强审查员的能力建设,检索大赛就是其中一项措施。检索大赛虽具有考察的目的,但更重要的是促进检索能力的提升。笔者参加了2019年局专利检索大赛,现结合检索大赛经验浅谈如何快速有效进行专利检索。
每一件发明专利申请在授予专利权前都应当进行检索,检索是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程序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找出与申请的主题密切相关的现有技术中的对比文件。在提质增效的大背景下,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得对比文件是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审查员将一件专利申请从拿到手到获得对比文件可分为理解发明和专利检索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应该做什么、如何做,笔者在日常的审查工作中总结了如下经验,供业内参考。
全面有效地理解发明
理解发明从本意上来说就是对申请有所了解,在这个阶段,可以做到以下两点:其一是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其二是初步确定对比文件的类型。
理解发明最主要的就是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首先,要抓住申请的发明点,该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什么,通过什么关键技术解决了该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怎样的技术效果,其与背景技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审查员都要清楚获得。其次,要对需要的对比文件进行预估,即对检索所需的技术方案做到心中有数。笔者发现,在检索测试和日常审查实践中,很多人未能获得较好对比文件的原因在于,在理解发明初期,对于怎样的对比文件是检索所需的最优对比文件的判断有误,导致检索方向、采用的策略南辕北辙,使用的关键词、分类号与需要的对比文件也有显著的差异。
在理解发明技术方案后,要对对比文件类型作初步的判断。笔者总结,可以将对比文件类型分为中文专利文献、外文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3种类型。通常国内申请人的专利申请、国内具有优势技术的专利申请,其对比文件在中文专利文献中获得的几率比较大;国外申请人、中国台湾地区申请人和国内具有非优势技术的专利申请,其对比文件在外文专利文献中获得的几率比较大;申请人为高校、研究所,内容涉及方法和公式的专利申请,其对比文件在非专利文献中获得的几率比较大。
抓住申请的发明点有助于制定检索策略、确定检索的关键词和分类号,对需要的对比文件作大致的预估有助于筛选浏览时目标明确,而对对比文件类型作初步的判断则有助于确定首选检索数据库。理解发明不仅要准确还需有效和全面,从检索的角度来说,理解发明的所有工作都在于为检索做准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层层深入地进行检索
从初入局的检索培训到上岗后的检索提高培训,审查员逐渐对检索技巧有所掌握,如果不限制检索时间的话,获得对比文件只分早晚而已,但是在检索实践中,经常发现自己好像一直在非所需现有技术中打转,不能突破“壁垒”。
笔者在具体实施检索时,通常将目标确定为找到最准确的分类号和最全面的关键词。在理解发明后,如何根据申请的技术方案找到最准确的分类号,如何概括出最全面的关键词,以下笔者通过检索大赛题目举例说明。
在此次检索大赛中,笔者拿到题目后发现该申请与平时审查领域相差较远,自己从未接触过考试题目领域的案件,不熟悉分类号,也无关键词积累,所以理解完发明后笔者先从中文库进行尝试检索,很快获得多篇X文献。在中文库进行尝试检索有两个好处:一是能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包括能简单地概括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扩充基于核心技术方案的关键词的可能表达;二是能获得较为相关的CPC分类号,经过尝试检索,笔者从中文数据库获得了相关CPC分类号:G05B19/41845,G05B19/418,G05B2219/2642。
笔者根据获得的中文X文献提供的CPC分类号在外文库进行初步检索,浏览相应检索式得到的外文文献,舍弃或调整相关的CPC分类号,从结果来看,G05B19/41845和G05B19/418给出的结果并不理想。于是笔者将其调整为G05B19/418+,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保留了G05B2219/2642,并拓展到分类号G05B15/02;检索浏览过程中,笔者时刻记录相近关键词,例如,将control扩展为command、instruction、recognition,将sound拓展为voice等;在初步检索后,获得了一篇外文X文献。
笔者再根据外文X文献提供的CPC分类号进行精确检索,经过浏览、核查,认为该X文献提供的CPC分类号H04L12/282和G06F3/167与本申请较为相关,用上述两个CPC分类号相与,可获得另外3篇X文献,并对相关文献的CPC分类号和关键词进行记录。
最后根据获得的多篇X文献,进一步补充检索,包括对X文献的追踪,根据记录补充或调整关键词、分类号。由于参赛时间有限,补充检索后没有充分浏览,之后笔者发现其中不乏有其他X文献。
熟悉的领域也好,不熟悉的领域也罢,如果审查员不能从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抽丝剥茧地制定好适宜的检索策略,纵然掌握再多的检索技巧,也无济于事。检索其实是学习、调整、再学习、再调整的过程,通过检索结果学习,包括找到最合适的分类号,扩展最地道、最全面的关键词,再通过学习,调整使用的分类号和关键词,就能快速有效地突破技术方案“层层的包围圈”,找到最合适的对比文件。
日常积累与及时总结
全面有效理解发明是保证检索方向正确的基石,如果理解发明没做好,那么再如何制定检索策略、再如何表达检索式都是徒劳无功的,得不到好的检索结果。在做好理解发明后,通过尝试检索、初步检索、精确检索和补充检索层层深入地制定检索策略,有助于快速有效地获得对比文件。当然,如果想要实施全面有效的理解发明和层层深入的检索两个阶段,需要日常工作中大量的积累和总结。
首先,检索人员要对检索系统中各个数据库的文献、索引和具体命令非常熟悉,何时用、怎么用都要了然于胸。其次,要对本领域的关键词有总结提炼,总结领域内常用的表达方式,毕竟平时审查的都是本领域案件。再次,要熟悉相关领域IPC、CPC和FI/FT分类号,如何快速找到对应的分类号、在哪里查找以及在哪个数据库检索都要掌握。最后,要对自己的主审领域有梳理总结,包括对国内外技术发展脉络、技术发展现状的研究,也包括对本领域检索技巧的研究积累,要做到看到某件申请,能快速分辨出其适合在哪个数据库检索、适用于哪个分类体系检索。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审查员在实际工作中都会总结出不同的检索经验。作为一名“检索爱好者”,笔者在检索这门学问里仍不断求索,上述经验乃一家之言,希望能帮助大家对检索策略运用有思考、对检索技巧使用有启发,能促使业内人士积极地探索更深入、更广阔的“检索学问”